该县一块路标标识牌的英语标注却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
近年来,“世界长寿之乡”巴马瑶族自治县已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观光、养生。眼下,随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,该县与国际接轨,将不少路标标识牌采用中英文对照注解,方便外国游客认路。近日,该县一块路标标识牌的英语标注却在网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。
“那社”地名英译有误
近日,网友“bama鱼儿”在河池网河池论坛发帖反映,其在甲篆乡通往那社乡的路口处看见路标标识牌上写着:“那社”的英文翻译为“thatsoacil”。该网友认为,按照惯例,中文地名翻译成英语只需要用汉语拼音就可以了,所以,“那社”应翻译成“NaShe”,而翻译成“thatsoacil”是不准确的,因为“thatsoacil”的字面意思是“那个社会”,这样翻译会不会误导游客?
对此,部分网友表示,如此翻译,肯定是错误的,中国的地名翻译是有规则的,地名应该用汉语拼音标注。
日前,巴马县旅游局实名回复称,已经重新更换了该标识牌。
路标标识牌标注有讲究
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韦海中称,根据《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》第十二条,地名标志上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,以国家公布的《汉语拼音方案》作为统一规范和国际标准,按国务院民政、语言文字部门制定的拼写规则执行,禁止用外文和“威妥玛式”等旧式拼法拼写中国地名。也就是说,地名就用汉语拼音来标注,这是通用的注音方式。
记者走访市公路管理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民政局、市旅游局等部门了解到,道路交通标识牌作为一种导向作用的路标,其上面所书写的地名也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书写。
韦海中告诉记者,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管理规定》第十五条中也规定,在圩镇、主要交通路口等显著地方设置地名标识,标识牌上的地名名称用汉语、汉语拼音文字书写。
韦海中表示,当前,我市部分县(市、区)正积极打造国际旅游名地、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等,便在部分标识牌上采用中英文同时标注的方式,其实这是不规范的。1998年9月,民政部也曾就此下发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外文拼写的通知,要求各地在设立各类地名标识牌时,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形式,不得采用英文等其他有损于民族尊严的外文拼写。
但为适当顾及外宾涉足的其他场所,广西出台的地方标准《公共场所汉英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指南》规定,景点等部分公共场所可以使用汉英双语标识,比如公共场所的公共厕所等,可使用英文进行标注。
我市尚未有专业路标翻译机构
“一定是网上在线翻译的。”针对巴马“那社”英译错误,有网友如此戏言。也有网友发问,我市是否设置有专门的路标翻译机构。
记者了解到,对于地名等公共标识的英语翻译,区内外部分城市成立了专门的翻译机构。比如深圳市就设置有由翻译界资深专家、外国语言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,负责制定全市地名标识英文译法设置工作。记者从我市多个部门了解到,目前我市尚未有类似专门专业的路标翻译机构。
据悉,国道、省道标识牌归市公路管理局管理,县道、乡道标识牌归市交通运输局管理。采访中,两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,各局设置管理的标识牌基本上都未涉及中英翻译,因此并没有设置有专门的英语翻译专业人员负责地名的英文翻译,如果确实涉及英语翻译的,也都是局里自己翻译、自己审核。
“地名的标注,按要求都是中文加汉语拼音的标注形式,基本不会涉及英文翻译,目前局里没有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此类工作。”韦海中如是表示。
“目前,自治区也都没有专门的地名英文翻译机构。”市旅游局副局长杨雄表示,除了大型的景区外的旅游交通标志需要由市旅游部门审核把关外,目前部分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都是各自翻译完成的。而市旅游部门也没有相关的英语翻译专家库、委员会之类的机构,都是由相关的具有英语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审核把关。
由于涉及翻译情况少,工作量不大,上述部门负责人均表示,成立专门的翻译机构意义并不是很大。
“只要工作认真些,严谨些,对相关的业务熟悉些,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,翻译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”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龙超君表示。
“各项工作要细致,发现错误的,各相关部门要共同纠错,不管是不是该部门的责任。”杨雄表示,特别是巴马目前正在打造国际长寿旅游名区,与国际接轨过程中,此种翻译上的小问题更应该注意,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。
——兰州翻译公司
译声兰州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,译声兰州翻译公司秉承“诚信 专业”的服务理念,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。了解更多信息:请直接致电:400-600-6870咨询。